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学生风采

​ 出彩城环人|陈宇昂:致敬未来,那里有无限可能

发布时间:2023-04-17

44118太阳成城集团环境科学方向2018级本科生,曾任44118太阳成城集团学生会主席、新媒体运营部部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本科期间师从王学军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发表论文,曾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三好学生、44118太阳成城集团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廖凯原奖学金、CASC二等奖学金、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三等奖学金、44118太阳成城集团第二十九届挑战杯一等奖、44118太阳成城集团第二十八届挑战杯三等奖、数维杯竞赛国际一等奖。

科研:充满意外和失败的修行

在学院浓厚的科研氛围影响下,陈宇昂遵循自己向未知进发的想法,没有过多犹豫就联系了王学军教授,跟随导师开展区域环境过程的研究,开启了自己的科研道路。

陈宇昂第一个负责的课题是“中国工业源氨排放清单编制”。以往的研究中,氨排放清单侧重于农业源的排放核算,而近期卫星反演和监测数据表明中国地区的工业点源对氨排放可能有较大贡献。因此,陈宇昂建立了高分辨率的中国点源级工业源氨排放清单,识别氨排放热点地区分布与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为了理解“氨逃逸”问题,陈宇昂拜访当地工厂,与工程师面对面交流。交流过后,他不仅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对于工艺选择与实施情况的理解也愈发深刻,也为之后的模型模拟和政策研究提供基础,相关研究成果最终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陈宇昂田野调查


陈宇昂初探科研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课题伊始就遇到了数据缺失、可参考文献少、代码出错、数据不匹配等问题使得课题停滞不前,甚至让陈宇昂一度想要放弃。

在第一个课题遇到瓶颈之时,正值挑战杯立项,他联系导师表明自己想要拓展新课题的想法——关注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带来的汞释放。缺少了老师与师兄师姐的直接带领,构思新课题的过程十分困难,却也让陈宇昂找到了科研的乐趣:“文献堆中找到未被触及的一小片空白,一步步逼近更合理的假设,科研也可以是激情和快乐的。”挑战杯的经历使得他积累一定的科研经验,同时也开拓的了他的科研思路,也因此使他能够鼓起勇气,继续进行”中国工业源氨排放清单编制“的研究。

重新拾起课题后不久,一个“巧合”让他在一篇经济学文章中找寻到符合文章需求的数据库,停滞半年的工作得以推进。虽历经艰险,但终有收获,这两段科研经历让陈宇昂对未来可能到来的挑战充满了信心和勇气。

陈宇昂于44118太阳成城集团挑战杯

现在,陈宇昂依然在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科研道路的未知与坎坷让他对科研重新认知:“当我放下对成功的偏执,便得以领略道路上的万千奥妙。某两个变量显著相关会让我开心一晚上,因为或许其间就有‘究天人之际’的可能;卡壳一个月的瓶颈突然在20年前的文献中找到答案,抬头仰望星辰惊叹前人伟力的同时,也更深入的明白‘通古今之变’何其重要;文章最终的发表固然令人欣喜,但更令人欣喜的是得以对某一科学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贡献,得以‘成一家之言’。”


科研道路充满未知,陈宇昂也会像最初一样,一直向未知进发。

时刻准备Plan B,坚定奉献不动摇

除了科研与日常学习,陈宇昂还积极投身于学生工作,曾担任44118太阳成城集团学生会主席以及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每一份工作都包含着他的努力与心血。

陈宇昂担任学生会主席时,刚刚结束整整一个学期的网课生活,学生活动得到了更多关注,但也对活动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陈宇昂此前任职于新媒体运营部门,对活动组织并不熟悉,也因此对新生舞会等活动的筹办十分重视,与联合举办舞会的院系主席和部长多次沟通,协调确认场地、宣传、服装等各方面准备情况。虽然疫情的原因让之前的努落空,但与自己的失落相比,新生们的期待落空更让他难过,“那一刻我意识到,作为活动负责人和组织者,身上的责任很重”。因为这一次的经历,在后面的活动组织中,陈宇昂会带领学生会的大家一起制定两套方案,提前规划如何应对意外取消等情况,对参加活动的同学们负责。

学生会合影


虽然为了疫情防控需要,活动举办不确定性较大,时常会遇到推翻方案的情况,但这并没有让陈宇昂失去学生工作的热情与初心。在他的带领下,学生会各部门各司其职,城环微信平台运营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果,共推出100余篇互动推送,多篇获得上万阅读量,“北大城环”公众号在全校官方公众号评比中获得第三名。

陈宇昂提出的“主题月”模式也效果显著。根据同学们的反馈意见,学生会坚持每个月办一场活动、一场讲座、出一篇精品推送。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一度的“城环文化节”活动,尽管去年在线上进行,并没有先例可借鉴,学生会依然推出了十个富有院系特色、宣传地理文化的趣味活动,包括童昕教授的主题讲座、地理大富翁、生态瓶制作等。同学们不仅玩的开心,收获了知识,也对城环和地理文化多了一分归属感。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群众游行方阵合影


除了校内学生工作以外,陈宇昂还积极参与各类实践和志愿活动。他曾参与国庆七十周年群众游行方阵,在一次次第一体育场和长安街的演练之后,在天安门前满心激动地举起火炬,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他曾加入“弥足珍桂”实践团,前往钦州二中支教,带着孩子们看《生活大爆炸》,演英语话剧,一起逛钦州夜市吃猪脚米粉;他也曾加入招生组、担任过新生训练营辅导员、组织过中学生暑期课堂,以最大的努力架起同学们高中到大学的桥梁。坚定奉献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陈宇昂与暑期学堂合影

碳中和:抓住机遇,迎接未来

陈宇昂最早接触的研究更多关注微量污染物,如氨、氮、汞。这一类污染物含量虽少,却能对人群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例如城市地区的工业源氨排放、河口地区的鱼类汞暴露、藏民的藏药汞暴露等。见微知著,关注一个个具象的人是这一类研究最为明显的特征。

20208月,陈宇昂第一次听到“碳中和”这个概念,才明白环境研究也可以关系到国计民生。“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当他逐渐了解碳中和之后,他强烈地感受到时代对他的号召,这是一种所学能为国家民族乃至世界所用的兴奋。

陈宇昂与王学军教授课题组合照


在最初开展工业源清单工作时,陈宇昂已经意识到工业和能源系统紧密联系,唯有协同脱碳、协同减排,才符合时代大势。在朋友和师长的鼓励下,他勇敢地开拓研究方向,联系国内外研究此领域的老师,开展合作科研。

他曾在清华大学刘竹教授课题组作为实习生,参与和微软合作的负碳计划,研究全球自然与人类活动的碳汇;

也曾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Gang He教授课题组担任科研助理,参与SWITCH- China能源模型的开发,为各类研究者提供无需代码即可运行的能源模型平台。

在模型方面,他也曾在耶鲁大学Julie Zimmerman教授课题组担任科研助理,从事铜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研究,旨在为碳中和背景下铜需求的增加提出解决途径;

在环境经济学领域,他也曾与卡耐基梅隆大学的Valerie Karplus教授合作,关注跨国能源投资的外部性,研究税收政策对脱碳减排的重要性,相关工作成果已经投稿Energy Policy

陈宇昂于耶鲁大学Julie Zimmerman教授课题组汇报

“多次担任科研助理的经历是我宝贵的财富”,陈宇昂十分珍视与其他科研人员合作、交流的经历。这些经历使他充分接触“碳排放”领域的相关科研成果,广泛结识能力强、视野广、待人友善的师长与同行,也让他对环境碳中和领域的国际合作充满希望。在全球局势紧张的大背景下,环境研究者得以在COP26会议上推动中美发布联合声明,这是了不起的成果,也是各国科学家与政治家合作的典范。

“之后,我也将远渡重洋,求学海外,一切都是未知,未知的土地,未知的生活,未知的学术。但在我拥有如此多宝贵的经历之后,我不会感到害怕,我会对未知发起挑战,对即将到来的事业满怀兴奋。我想我不仅要努力在学术科研的道路上力求精进,更需肩负民族复兴与国际合作的责任,时代在召唤,我辈正当时。”

致敬未知,那里有无限可能。